中國證券報 2014-01-30 08:50:22
29日下午5時,是投資者和中誠信托簽署授權委托轉讓協(xié)議的最后期限。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大部分投資者放棄了尚未兌付的第三次利息,選擇了本金的落袋為安,并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本金。
信托投資者
無可奈何“剛兌”去
季弘(化名)心里那塊懸了一個多月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29日上午11點,這位誠至金開1號信托計劃的投資者終于收到了那條期盼已久的轉賬通知短信——300萬元本金已如數(shù)轉入自己的賬戶。看著這條短信,她如釋重負。
也就在這一天,誠至金開1號的其他投資者也陸續(xù)收到了自己的本金。這意味著,他們都與中誠信托簽訂了受益權委托轉讓協(xié)議。按照27日的《通知》,他們必須在29日下午5點前簽訂這份協(xié)議,否則便被視為繼續(xù)持有該信托計劃的受益權,而信托財產(chǎn)變現(xiàn)依舊遙遙無期。
“這一個月就是一場噩夢,我實在被折磨不起了。”季弘說。事實上,自從去年12月20日被告知第三次收益將無法按照預期收益率支付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投資的信托產(chǎn)品“出事了”。在此后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700名投資者的心情隨著一次次或真或假的消息而起伏不定,他們亦想盡各種辦法來試圖保證剛性兌付,上演了一幕投資者教育的悲喜劇。
對于季弘甚至大多數(shù)誠至金開1號的投資者而言,這場噩夢是從12月20日開始的。
這一天,中誠信托發(fā)布了一份臨時公告,公告稱,由于振富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未支付股權維持費,亦未提前支付股權轉讓價款,導致信托專戶余額不足,所以這一期的收益僅能按照實際收益率來支付。這意味著,誠至金開1號信托計劃將要面臨一場兌付危機。
然而,季弘并不知道這一公告的存在。在此之前,所有關于信托收益分配等重要事項都是由工行的理財經(jīng)理告訴她的,她也從未去中誠信托的官網(wǎng)看過這一信托計劃的相關公告。這一天,依舊是工行的理財經(jīng)理匆匆打電話告訴她:“你投資300萬元的那個信托計劃可能要出事了。”
季弘聽后,只覺得頭皮直發(fā)麻,癱坐在辦公室的沙發(fā)上。季弘和老公經(jīng)營著一家工廠,在蘇南這座城市中,亦算得上富裕階層,但300萬元對她而言,依舊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誠至金開1號的700多名投資者,并非都是富裕階層。一位浙江投資者用全家十個兄弟姐妹的拆遷補償款購買了這只產(chǎn)品,一位上海的投資者和自己的舅舅合資投資了這只信托計劃。
彼時,在信托業(yè)剛性兌付潛規(guī)則下,大家都對信托保本保息有著強烈的預期,而一些理財經(jīng)理的暗示甚至允諾,更讓他們加強了這種預期,而關于風險,他們幾乎沒怎么考慮過。
隨后,中誠信托在今年1月又發(fā)布了一份公告,明確表示“信托計劃在2014年1月31日前變現(xiàn)還存在不確定性。”
這份公告打消了季弘最后的一絲僥幸。“現(xiàn)在就仿佛頭上有一把利劍,一下子就能把人置于死地,而我卻不知這把劍何時掉下來。”季弘說。
在這種焦慮與不安中,季弘病倒了。
但她并不打算束手就擒。在由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建的QQ群里,大家計劃到工行討一個說法。他們認為:“在百貨商場買到了問題產(chǎn)品,當然要去找百貨商場。”
彼時,媒體關于這一信托計劃可能成為打破剛性兌付第一案的報道此起彼伏,關于中誠信托和工行誰都不愿承擔責任而相互博弈的傳言亦廣泛流傳。這些或真或假的消息加劇了大家的不安。于是,十幾位來自江浙滬的投資者決定:1月23日,去工行私人銀行上海分部協(xié)商。這一天清早,季弘就開著車直奔上海浦東。而幾位來自浙江的投資者,更是從凌晨4點就出發(fā)。
最終,中誠信托在1月27日發(fā)布公告,表示已與意向投資者(接盤方)達成一致,讓大家與客戶經(jīng)理聯(lián)系。投資者們很快得知,他們只能得到本金,剩余的利息將不再兌付。
季弘和其他很多投資者一樣,對這一處理結果不是很滿意,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先要保住本金,我實在不想這么折騰下去了。”季弘說。
28日下午,在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季弘去工行簽了那份受益權委托轉讓協(xié)議。當簽完字,從工行門口出來的那一刻,她的心里五味雜陳。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至少,我再也不會像以往那么自我感覺良好了,而且我再也不買信托了。”她說。
就在同一時間,在由誠至金開1號投資者組成的QQ群里,投資風險成為群員們最為關注的話題,貨幣基金則成為熱議的候選對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