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理財

每經網首頁 > 理財 > 正文

“預期收益”不可輕信 購買理財產品需謹慎

新華網 2014-10-15 14:53:03

近年來,各種債券型、信托型、掛鉤型理財產品銷量快速上漲,相關的投訴也“水漲船高”。

近年來,各種債券型、信托型、掛鉤型理財產品銷量快速上漲,相關的投訴也“水漲船高”。為此,安徽省消協專家提示,新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已將金融服務類消費者納入保護范圍,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注意甄別,特別是注意“預期收益”描述,慎買掛鉤類等理財產品。

安徽馬鞍山市消協日前接到市民吳女士投訴,其購買理財產品投資回報與承諾完全不符,大大低于預期收益。吳女士還發現,該理財產品掛鉤了“一籃子股票”,只有當日全部掛鉤股票的收盤價格在一定區間內,才會按一定的年收益率計算,否則當日收益為零。而當吳女士提出退購時,卻被告知只能返還其80%的本金。

對此,消協發出消費提示稱,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的“預期收益率”并不一定是到期后的“實際收益率”;在發生糾紛時,口頭承諾也無法作為維權依據。消費者應當對理財產品封閉期、投資標的、風險性等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再做購買決定。

此外,對另類理財產品、掛鉤類理財產品等應特別注意、謹慎購買。專家介紹說,另類理財產品如收藏品等,估值體系并不完善,業績表現完全取決于投資標的的市場行情,風險高于傳統投資,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而掛鉤類理財產品與股票、匯率、基金、指數等標的掛鉤,產品設計復雜,杠桿模式易放大風險系數。投資者只有具備一定的金融、財務和投資知識,對掛鉤標的以及收益條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判斷,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收益。

消協專家還表示,“新消法”中已明確規定:“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地址、聯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務數量和質量、價款或者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后服務、民事責任等信息”。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注意對照,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認購協議,全面了解產品特點,切莫貪圖一時的高利息。

責編 葉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