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9 17:59:09
電商費等不能收了,開發商營銷成本會驟增3%-5%,但買房會便宜?
每經編輯|吳若凡
最近幾天,邦地產接連曝光了一些涉嫌違規收取“團購費”“電商費”等款項的樓盤。
再加上這幾天新廣告法開始實施,從朋友圈里就能嗅到,開發商已經開始了一場風風火火的“焚書”運動——
不僅室外廣告能拆的拆、能撕的撕、能剪的剪,樓書能燒的燒、電腦能砸的砸,有的樓盤索性把售樓處直接關了,“忙”得不亦樂乎。
前有國慶節多個城市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相關部門陸續出招,后有新廣告法落地,房產銷售亂象一時間如眾矢之的,一被發現就會被處罰。
這不,10月18日,上海就有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因涉嫌擅自提價銷售,被立案調查、暫停涉案項目的網簽資格。
但其實,據邦地產了解,當前樓市還有不少開發商,讓消費者承擔著“團購費”、“優惠費”、“折扣款”、“電商費”等房價之外的違規費用,而這類開發商巧立名目收取的費用,目前都是被明令禁止了的。
10月14日住建部就召開會議強調,進一步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并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9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作出了明確界定:一類是誤導、欺詐、炒作行為,包括發布虛假信息和廣告、捏造或者散布謠言等;另一類是違法違規銷售行為,包括未取得預售許可證銷售商品房、變相收取定金預訂款、捂盤惜售、暗中加價收費、捆綁搭售、“一房多賣”等。
為什么,這一輪調控會如此“器重”這些違規現象?因為這些違規款項,對于購房者而言,看似不傷骨,但傷筋?。?/p>
違法違規銷售,往大了說,會影響市場健康交易,影響房地產企業的口碑;而落到每個購房者身上,則會加重購房成本,而且權益得不到保證,滋生的投訴案例會越來越多。
不過,這種行為對購房者來說是增加成本,對房地產企業來說,卻是降成本。
據某業內資深一線操盤手說,每個盤原本就有幾個點的優惠額度,定下來后,往后樓盤營銷給出的優惠都在里面包裝,比如各種“給5千抵5萬”“N萬**費拿8折房”的所謂優惠,都是在既定優惠幅度里包裝的,開發商不會做虧本買賣,甚至連利潤都不會真的削。
而且有了代理公司的存在,他們還能用各種名義來降低營銷費用。
“比如購房者通過電商渠道繳納了電商費,這部分費用看似換取了樓盤的高額度優惠,但其實開發商并沒有因為優惠而虧本,另一方面,這部分電商費被代理公司或者操盤的互聯網中介收取了,相當于開發商分配給上述合作公司的獎金。如此一來,公司不必出多少營銷費用,就可以把房子賣掉。”
資深地產人士薛建雄就告訴邦地產,以一套總價為300萬的房子為例,開發商內部的營銷費用差不多是總價的3%~5%(一般3個點),中介代理費1~2個點,營銷推廣費用2個點,差不多6~8萬元。向消費者收取電商費,可以正好抵消代理費用和一部分營銷費用。
附加費取消 營銷成本驟增3%-5%
但問題是,現在調控升級了!
開發商不敢再巧立名目收取各種附加費,“如此一來,公司營運成本會大增。在很多開發商的財報里,營銷費用都是很低的,這么一來,開發商的賺錢能力可能會變差。”薛建雄指出。
的確,如果不能收取電商費用,開發商相應的營銷費用等于一下增加了3~5%。如果想要獲得原先的推廣效果,還需要增加相應的營銷費用,如果沒有增加,則意味著銷售實力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開發商一般不愿意增加營銷費用,尤其是國企開發商。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如果房價漲不了,營銷費用還要跌,開發商的營業額和利潤在將來必將受到影響。”業內人士就表示。
房企業績壓力大增 但買房會更便宜嗎?
更嚴重的是,因為各類企業營銷費用驟增,公司的營銷利潤或直接受影響,這對企業明年的業績也會構成壓力。
但對于消費者呢?按理說,困擾消費者許久的附加費用沒有了,買房支出可以少些。
但邦地產擔心的是,電商費會“變形”,以其他方式,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只不過,在有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現在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在房地產向買方市場轉變的過程中,大多開發商是不敢大肆提高價格的,因為這會削弱它的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