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老年龐青年:“水車”難行,薪水難發,大夢難圓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9 22:36:11

龐青年明確表示:會繼續推進南陽水制氫氣汽車的研發項目(水氫汽車)。于他而言,所需的資金可能就是他的命門。

每經記者|沈溦    每經編輯|陳俊杰    

5月底,位于浙江中部的金華市天氣漸熱,婺城區八達路501號,青年汽車總部也一反之前的冷清,因為近日來南陽“水氫汽車”事件的發酵變得異樣起來。

5月25日,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表示,將繼續推進南陽氫能汽車項目(水氫汽車),而就在27日,工信部明確,目前這款車型不能生產銷售和上路行駛,同時該產品未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能申請新能源汽車補貼。“水氫汽車”背后的青年汽車集團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5月2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青年汽車集團金華總部采訪時,有員工直言發薪難開工少,生存艱難;企業管理層避談經營困境,表示作為民營企業,選擇氫燃料動力研發需要勇氣,希望外界客觀對待;相關政府部門則表示,新能源應用風口,企業資質難得,政府仍將支持發展新能源技術

顯然,龐青年和他的青年汽車集團面臨困境,可以說生存不易。對今年已61歲的龐青年而言,選擇遙遠的水解制氫動力能源商業化之路,是“騙局”還是“賭局”?

青年汽車集團金華總部 每經記者 沈溦 攝

員工稱欠薪斷社保常見

“這幾天關于南陽的事情出來,大家(企業員工)更加擔心會出什么問題,所以可能領導也更加緊張。”5月28日中午,記者在青年汽車集團金華總部門外碰到一名在此工作了16年的員工老李(化名)。

老李稱,這兩年來,伴隨著企業效益下降,基層員工經常每天就是上下班打卡,開工時間少,欠工資,欠社保的問題很常見。

“其他部門不清楚,現在我們部門車間的底薪是2800元,技能工資另算,但是不開工只能領底薪,即便這樣,底薪也已3個月沒有發了。”老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截至目前,他最近一次發工資是在2月,當時有了南陽一批訂單后,公司才發放了一次工資。2018年欠薪情況更嚴重,過年前才補發了4個月的欠薪。

據《南陽日報》報道,今年3月,河南省南陽市政府向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陽洛特斯,青年汽車持股51%)購買了72輛氫能公交車,總價8000萬元。后經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證實,相關的公交車實際生產組裝均來自金華生產基地。

而這似乎也是近年來青年汽車金華總部獲得的為數不多的大合同,記者5月27日從浙江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管委會轄區內青年汽車金華基地去年的總產值為9800萬元;今年1~4月,由于氫能源汽車訂單的增加,總產值為1.5億元。

另一個獲政府部門證實的消息是,青年汽車集團雖旗下包括多家注冊企業,但從企業提供的數據看,實際生產的只有一家,即總部生產基地,近年來企業經營困難,已被政府相關部門列入幫扶對象。

“去年企業員工去政府部門反映,才把拖欠的薪水發放下來。”記者從老李和其他多名員工口中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企業就隔段時間才給員工繳納社保,“員工自己的部分每個月都扣,但企業每年只繳納幾個月,說這叫‘欠’社保,不是‘停’社保”。這樣做的結果是,許多老員工因為社保斷交問題,很難離職另謀出路。

對于開工少,欠薪和欠社保的問題,青年汽車金華總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經營訂單偏少的問題確實存在,但并非停工,只是屬于不飽和生產。

“民營企業受經營、融資難度所限,相關的制度執行不正規也無可奈何,比如薪水,我了解到的情況,企業相關部門在統計績能工資時滯后,所有部門統一發放難免有延遲發放的情況。”對于社保欠繳問題,該負責人表示不清楚情況。

氫燃料電池非一日之功

生產車間,準備發往南陽的氫燃料能源公交車正在裝配 每經記者 沈溦 攝

對于目前青年汽車存在的種種問題,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洪并不諱言:“企業經營訂單下降,資金困難,存在各種問題,政府也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一視同仁給予享受相應政策補貼”。

至于補貼的類型和數額,陳洪表示,青年汽車集團此前主要生產純電動大巴,近期下線的氫燃料電源客車,以及正在研發的水解制氫技術等都有相關的補貼政策,但具體的數額涉及到經信、科技等各個部門以及市區等各級政府的分類,沒能一一統計。

青年汽車艱難經營的背后,記者注意到,龐青年一直號稱投入巨資搞研發,甚至“勒緊褲腰帶,5個月沒發工資。”

對此,金華市政府相關知情人士向記者證實,青年汽車近年在氫能源產業有所布局,企業主要在如皋和南陽,如皋主要布局是氫燃料能源發動機的研發,主體企業為如皋亞曼旗下的南通百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應能源),而南陽“發展的意向是此前展示的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技術”。

青年汽車集團介紹稱,早在2015年,公司就通過增資百應能源獲得60%的股權,由百應能源100%收購百應能源國際有限公司(美國總公司)。百應能源核心技術來源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工程學院,利用公司掌握的碳納米管電極制作技術,從事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膜電極的研發與生產,同時自行開發氫燃料電池堆和氫燃料電源系統。

對于江蘇如皋氫燃料電池項目的投資金額和發展情況,記者5月28日詢問青年汽車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江蘇如皋與金華基地屬于兩個生產主體,自己并不清楚情況。

記者了解到,目前由青年汽車生產,百應能源提供氫燃料電池的整車訂單項目僅有江蘇如皋和河南南陽兩地,2018年6月11日,青年汽車聯合百應能源向如皋星星公交有限公司交付了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前如皋購買的3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因氫能源不足且難以補充,上路僅20多天就已暫停運營。而在南陽,同樣由于氫能源補充的成本問題,相關車輛早已改為充電上路。

陳洪也直言,“其實從我們調研企業了解到的情況,不管是市場空間,還是目前技術的可靠性,(水氫汽車)離商用的差距巨大。” 

實際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在今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進程明顯要晚于純電動汽車。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整車成本較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后。

黃利斌彼時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依賴于整體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及相關的政策、標準、法規的不斷優化完善,某種程度上比電動汽車的推廣難度可能還要大”。

對于氫燃料的研發和使用,相關業內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國內暫時未聽說有十分成熟、能大規模市場推廣的技術應用,“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燃料電池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燃料電池汽車亦然,要想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積累技術和經驗,逐步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

“騙局”還是“賭局”

氫燃料能源客車推廣尚需時日,而另一項龐青年引以為豪、聲稱項目已經成熟且成本可控、已能商用的“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技術”技術,則遭技術轉讓方湖北工業大學研發團隊辟謠,“目前在制氫反應物的更換及后續制氫的穩定性還待進一步研究”。

龐青年對此明確表示會繼續推進南陽水制氫氣汽車的研發項目(水氫汽車),這對他來說,所需的資金可能就是他的命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龐青年到家族成員,名下企業數量驚人,累計超過70家,遍布全國,而正是這些企業撐起了龐青年的汽車版圖。其中,自2015年起,龐青年通過子女親屬的名義在多地注冊了大量以新能源為名的企業體系。

具體來看,南陽洛特斯控股股東為金華市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華青動),該公司由龐青年兒媳婦何雅琪出任大股東、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除了南陽洛特斯之外,金華青動旗下還投資控股八家企業,包括南陽青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陽青動),如皋創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如皋市青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皋青動),西安鴻順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如皋市梧桐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如皋市亞曼汽車有限公司(如皋亞曼)等。

啟信寶數據顯示,除了如皋亞曼之外,包括金華青動在內,這批公司注冊資本從1000萬至5000萬元不等,但已有參保信息卻均顯示為零,疑似均未實際運營。

相關企業人士分析認為,注冊企業卻不實際運營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企業本有布局規劃,但受限于資金及進展的問題尚未開展;另一種則可能是通過注冊大量企業營造表面的規模效應,吸引投資。

值得的注意的是,由龐青年實際控制的新三板公司鼎浩股份,由于未能及時披露年報,近期企業相關負責人受到紀律處分和自律監管措施。2018年上半年,鼎浩股份營業收入為1111.93萬元,同比減少97.23%,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630萬元,同比減少425.99%。

據央視網報道,南陽洛特斯股東方河南省南陽市高新區投資公司表示,合資前公司已調查到,青年汽車集團共負債50多億元。對于網傳政府投資40億元一說,南陽方面回應稱,產業園由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擬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融資,目前項目尚未立項、沒有實質性啟動,不存在40億元投資問題。

而除了南陽外,青年汽車原有公開的“合作伙伴”也在走遠。早在2017年,青年汽車在官網上介紹,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設立50億基金支持青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并于2017年8月7日由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通過。

5月24日,龐青年表示,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的基金已向青年汽車兩年前在金華下線的水氫燃料汽車項目投資39億元。金華項目總投資62億元,還有23億元不方便說。

5月25日,光大集團旗下光大金控在官網首頁發布澄清聲明,稱“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均未參與南陽水氫燃料汽車投資;亦未投資任何水氫燃料汽車項目。”

在采訪過程中,青年汽車金華總部上述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所謂的光大金控產業基金等均“不存在”。  

對于青年汽車的種種非議,陳洪表示,在多次交流接觸的基礎上,從他個人角度來看,龐青年仍是一心造車,“青年汽車集團雖然陷入困境,但總體來說其尼奧普蘭客車業務技術優勢仍在,純電動客車依舊有一定的訂單,企業仍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這個角度,政府也希望看到企業能夠通過創新科研東山再起,畢竟氫能源代表的是能源市場的未來”。

“當然,青年汽車面臨的問題很大,哪天資金出現短缺可能就一蹶不振,不論是金華本地還是南陽在嘗試鼓勵突破的同時都會預估風險,希望外界也給企業一定的時間。”陳洪說。

“造車是一個以技術、人才及規模效應著稱的傳統產業,與擁有動輒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淀的傳統大牌車企相比,我國的一些造車新勢力還需慢慢積累和沉淀。這也是為什么造車失敗的很多,成功的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龐青年 水氫車 青年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