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08-21 17:34:27
方案提出,到2020年,深圳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公司,推動85%以上的國有資本聚集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打造一批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力爭形成1-2家世界500強企業和6-7家資產規模超1000億元,2家市值超1000億元的優勢企業集團。
圖片來源:攝圖網
深圳國資國企改革進入區域綜合改革試驗的新階段。
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支持深圳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中國證券報記者21日獲悉,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已獲批。
方案提出,到2020年,深圳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公司,推動85%以上的國有資本聚集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打造一批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力爭形成1-2家世界500強企業和6-7家資產規模超1000億元,2家市值超1000億元的優勢企業集團。
受利好消息影響,8月21日,深圳國資概念股再度拉升。
事實上,作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國資國企綜合改革早在2018年就被升格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被國家賦予了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的重大使命。依托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契機,深圳國資國企改革也將迎來新突破。
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提出:
將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資與民資、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發展,共同繁榮。
將探索創新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改革。將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作為深圳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不斷激發管理層和核心骨干的“出資人精神”。
將實施“上市公司+”戰略。依托國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綜合運用股權、基金、資金等運作方式,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
將制定市屬國資資源整合重組方案,開放性推進內外部資源整合重組。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國有資產超3萬億元,實現利潤超1000億元。
2018年近80%凈資產集中于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體兩翼”領域。2018年深圳市屬國資混合所有制企業比例超過78%,資產證券化率達54.7%。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表示,深圳國有企業改革既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又要遵循企業發展規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資國企改革之路。一方面,深圳產業布局進行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保障城市運行和國計民生等重要關鍵領域集中,向具有產業轉型、產業集中的優勢企業集中。建立深圳聯動改革協調機制,中央企業與深圳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深圳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探索國有資本市場化監管運營模式,發揮深圳投資控股公司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深圳市遠致投資公司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提出多種市場化方式推進混改,承擔政策性及平臺功能的企業保持國有獨資,民生保障的企業國有控股,商業競爭類積極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運用資本市場,推動國有企業上市,加大市場化并購上市公司力度。積極推動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充分激發企業內在活力和動力,特別是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今年以來,“雙百行動”與“綜合改革試點”,再一次為地方國企改革注入了新推力,踩下了加速器。不過除了加速之外,地方國企改革還呈現出另外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向縱深推進,包括從單項改革向綜合改革推進,從容易改的層面向較難改的層面推進,從修修補補向脫胎換骨推進。作為綜合改革試驗地區,深圳國資國企改革,必定率先迎來改革的加速期,邁向改革的新階段。不僅在改革推進速度上搶先,而且將在改革內容上先行先試。一些改革的深水區,譬如地方國企母公司層面董事會、經理層的市場化產生與運行,國有企業薪酬制度與激勵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國有資產的全面統一監管,國有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所需自主經營權的放權邊界,都將在這些試驗區域進行大膽探索。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國企改革進入自下而上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其中包含滬、深、沈在內的區域綜合改革試點是給予地方國資自主權的重要抓手。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再次強調支持開展區域綜合改革試點,政策利好信號已經明確。
中信證券認為,面臨一系列國企改革目標,應關注兩大發力方向:
一方面,優化國資布局。
產業布局上,2020年深圳計劃將85%國有凈資產集中于“一體兩翼”領域。“一體”領域強調加強資源整合,環境水務、食品安全、地面公交等領域有望成為重點。“兩翼”領域,深投控轉型為科技金控平臺,目標為2020年力爭控股4-5家持牌金融機構;深創投等通過資本運作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企業布局上,推動資源向優勢品牌企業集中,到2020年力爭打造1-2家世界500強企業,形成3-5家資產規模超千億企業、2家市值超千億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在區域布局上,在擔當“城之重器”同時,深圳國資預計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科技園區建設,另外也穩妥參與其他重點區域戰略。
另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是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率,優質資產繼續注入上市平臺,到2020年資產證券化率提升至60%以上,其中商業類競爭企業達80%以上。
二是國資繼續入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質民企從而優化產業格局,2018年股權質押風險暴露以來已有怡亞通、英飛拓等諸多案例。
三是建科院等員工持股試點成功推行,結合最新政策,科研院所的經營者和員工持股比例有望從目前30%提升至70%。
四是50%成果凈收益分成+50%科技成果個稅減免,將有效激勵科研院所;深創投等金融機構推動增加績效比例、項目跟投等薪酬改革。
中信證券建議關注金融、基礎設施、科技、地產的頭部改革標兵。關注業務整合、混改深化。此外,非“一體兩翼”的地產領域有多家上市平臺,或進行資源重組。
據深圳市國資委網站顯示,目前市國資委旗下屬于商業類國企的包括不少上市公司:沙河股份、深圳能源、深圳燃氣、農產品、深賽格、天健集團、深振業A、特發信息、深圳機場、鹽田港、深物業A、深紡織A、深深寶A、特力A、中新賽克、建科院、深圳國際等。
非上市公司方面,包括深圳水務、深圳巴士、創新投、特區建發、深業集團、深圳地鐵、兩市集團、免稅集團和遠致投資等公司,分別涉及金融、地產、建筑、公共交通、燃氣、免稅商品、港口、農產品流通、投資、電子等多種領域。
以上內容為每經APP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進行轉載,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證券報 劉麗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