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4 22:23:19
作為目前已累計管理天使、VC、PE、并購、定向增發、私募證券等類型的投資基金共80余只、累計資產管理規模逾500億元的大型PE創始人,張維對深圳的發展有著深入的思考。
每經記者|劉海軍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如今,深圳已發展成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站在特區成立40年的時間窗口,回溯深圳40年來走過的路,深圳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哪些經驗適合在全國推廣?深圳未來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深圳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進行了專訪。作為目前已累計管理天使、VC、PE、并購、定向增發、私募證券等類型的投資基金共80余只、累計資產管理規模逾500億元的大型PE創始人,張維對深圳的發展有著深入的思考。
從政府機關“下海”后,1994年,張維來到了深圳。
談起剛來深圳時的感覺,張維表示:“剛來時我覺得找工作很方便,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張維回憶稱,剛來深圳時,遇到兩種類型的人比較多:離婚的和懷才不遇的。
“我剛到深圳時,發現一個重要現象:我很多同事和鄰居都是離了婚的。在90年代初離婚率沒那么高,我們這代人即使不滿意也不會離婚,所以這些敢離婚的人很多是有叛逆精神。我還遇到了很多懷才不遇的人,很多人還是從有實權政府機關‘下海’的。這兩種勇于走出過去的人,在深圳這個有著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的城市,最早接觸到典型的市場經濟后,迸發出了很大的能量。”
40年來,深圳創造了很多奇跡。中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很多都是從深圳成長起來的,包括像華為、騰訊、中國平安、大疆無人機、邁瑞醫療等。
深圳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在張維看來,他認為,深圳有幾個方面是在全國城市中絕無僅有的。
首先,深圳是個“小政府大社會”的城市,這個特點用張維的話說叫做“官不欺民、民不媚官”。因此社會環境和氣氛跟全國不一樣,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政府愿意幫助企業,所以企業發展得好,而企業發展得越好,政府就越愿意去幫助企業。
還有,深圳經濟市場化程度非常高。比如,截至8月20日,深圳一共315家A股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在深圳所有上市公司中數量占了71.4%,而北京和上海的比例就小得多,分別只有55.8%和48.3%。
在深圳的市場化方面,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張維舉了柔宇科技的例子。他說,柔宇科技是在深圳這樣一個市場化的土壤和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在估值達到200億之前的融資完全是市場化的融資,這從側面也說明了深圳以及投資機構對長周期的硬科技創業的寬容和支持。
“柔宇科技在深圳是個有爭議的企業,但我覺得它遲早會成為深圳的驕傲。 ”張維表示。
“深圳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吸收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是一個徹底的移民城市,是個包容的城市。只要別人還在說深圳像美國的硅谷,而不是說美國的硅谷像中國的深圳,那么深圳的增長空間就還沒有結束。”張維總結稱。
對于深圳目前的發展狀態,張維分析稱,深圳已經形成了三個密集的“鐵三角”:資金資本密集、人才技術密集、大型科技企業生態密集。深圳在這三個方面已經達到了自我循環、自我推動。
關于深圳未來的發展,張維反復提到深圳不應滿足上述“鐵三角”,而應該繼續強化這個“鐵三角”。
具體來看,應該吸納更多外地的硬科技企業落戶深圳。這些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有望以其為中心形成一個生態圈。
再一個就是深圳曾經設立了1000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吸納了全國優秀的GP和資金管理人駐扎在深圳,這也非常重要。因為引導基金還帶來了大量外地資金,使深圳變成一個資金密集高地。政府要更加做好引導基金的運作。
“如果深圳成為優秀企業聚集地,也是一個資金密集高地,那么很自然就帶來了第三個特點:人才和技術密集高地。因此深圳現在要強化這三點,從政策支持上強化,把全國最優秀的機構吸引過來,人才上有更開放的政策,做到人才密集,再不斷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中國最優秀的大型技術導向型企業落戶駐扎深圳。”張維表示。
關于吸納優秀企業落戶深圳,張維還提醒到一點,不要輕易放棄一些“獨角獸”企業。他以商湯科技為例分析稱,前幾年深圳只意識到商湯科技是個“獨角獸”,沒意識到其會成為“大象”,結果公司被上海“搶走了”。
“這點是要注意的,深圳要有足夠的眼光和胸懷把這些冒頭的優秀企業吸納過來,從政策,到辦公場所、稅收等各方面都提供大力支持。”
而作為一家投資機構的管理人,張維認為,PE在深圳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能起到很好的“催化劑”作用。目前中國的股權投資跟國外的黑石、凱雷、KKR等比起來還有些差距,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及中國整個產業形態的轉變,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也會出現全球性有影響的機構,而這反過來又能促使中國企業更好地發展。
“我剛剛講的柔宇科技的例子,基本上能代表投資機構能起到的作用。正是有這些活躍的市場化投資機構,才能使這些高科技企業能夠成長孵化起來,拿到寶貴的資金,熬過一個個長周期的研發投入以及試生產試運行。我們做投資,最看重企業的幾點,一是有戰略定力、心無旁騖專注主業的。這些企業不會輕易進入其他領域,無論宏觀經濟環境怎么樣,都始終重視研發投入的,注重組織體系建設,典型的代表就是華為。二是企業家精神。在被寫進中央文件之前,我們就在強調企業家精神。深圳就涌現了很多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包括像任正非、馬化騰、馬明哲、王石、大疆無人機的汪濤,邁瑞醫療的徐航和的李西廷等等。”張維最后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