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滬指站上年內高點,基金為何大筆自購?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9 21:13:27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彭水萍    

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發布公告稱,自7月24日起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金額不少于2500萬元,這也是該基金公司年內第二次自購。7月24日,正是滬指站上年內高點——3600點之際。

Wind統計顯示,2025年以來,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啟動自購,權益類資產更是被多家機構青睞,部分基金公司年內自購不止一次。有分析指出,基金公司紛紛出手自購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后市走向的積極預判。

方正富邦基金開啟年內第二次自購

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發布公告稱,自7月24日開始,公司陸續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自購金額合計將不少于2500萬元,并承諾對其自購產品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7月24日,恰好也是滬指站上3600點的時間,而且這是方正富邦基金今年以來第二次出手自購。今年4月,方正富邦基金就曾官宣,出資500萬元自有資金認購方正富邦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并承諾至少持有一年。

自購行為將基金公司自身利益與基金業績、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綁,形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共同體,彰顯了其對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以及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決心,承諾持有期也表明了基金公司對市場長期看好,愿意與持有人共同承擔風險、分享長期收益,增強投資者信任。

方正富邦權益研究部行政負責人、基金經理喬培濤表示,展望下半年乃至明年,依然維持樂觀基調。他表示,盡管國內不會有大水漫灌式的刺激,但宏觀政策仍會延續寬松基調,7月以來,多部門密集出臺政策治理低價無序競爭,推動產能出清和供需優化,后續相關行業可能出現盈利壓力緩解的狀況。

當前10年期國債利率處于歷史低位,疊加房地產弱勢,居民儲蓄轉向股市的動能增強。去年9月“熊轉牛”以來,A股賺錢效應逐步顯現,居民資金加速入市條件成熟。2025年下半年A股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政策寬松+資產荒+產業升級”三重共振,持續看好新質生產力、出海、性價比消費這三大主線。

年內已有逾百家機構自購旗下基金

隨著市場行情轉暖,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陸續開啟自購模式。Wind統計顯示,2025年以來,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機構對旗下基金產品實施自購,權益類資產更是被多家機構青睞。

從區間凈申購的金額來看,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凈申購金額最多,達到2.88億元;混合型基金中,工銀瑞信基金凈申購金額最多,達到5.4億元;債券型基金中,廣發基金凈申購金額最多,達到6.1億元。

今年二季度以來,安信基金、富國基金、招商資管、新華基金、建信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公告自購旗下權益基金。

事實上,不僅僅是基金公司,許多知名基金經理也紛紛自購所管理基金的份額。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興全合宜靈活配置,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等產品均有對應基金經理的自購份額。

在剛剛披露完的公募基金二季報中,許多季報記錄了基金管理人的申購情況,即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投資相關基金的交易明細,用“真金白銀”彰顯市場信心。

華潤元大富時中國A50指數基金2025年二季報顯示,基金管理人季內運用固有資金申購該基金三次,合計交易金額132.37萬元;德邦新回報基金二季報顯示,基金管理人在季內有三次交易記錄,通過基金轉換、申購等方式投資該基金,合計交易金額2099.47萬元。

市場活力增添機構自購信心

自購背后的信心或來源于政策利好和經濟基本面雙重共振支撐,從近期基金公司以及相關投研內容來看,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正不斷涌現。

有分析指出,多家基金公司紛紛出手自購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后市走向的積極預判。尤其在市場情緒波動或資金面偏緊的階段,公募自購往往能夠起到托底作用,向投資者傳遞出“看好市場前景”的積極信號。

摩根士丹利基金認為,近期A股市場持續強勢,其帶來的賺錢效應不停吸引場外資金,國內個人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陸續入場,樂觀情緒持續積聚。建議關注科技成長、中國制造、新消費等投資機會,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海外市場拓展也非常順利,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

民生加銀基金認為,從結構上看,順周期、有色、券商等板塊表現相對較好。展望8月,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財政政策的發力和消費的韌性,使得二季度總需求增速進一步邊際改善,這使得科技、消費、中游制造領域均存在中報業績邊際改善的可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 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