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生物制藥上半年凈利潤增長超140% 公司稱對外授權合作有望成為常態化收入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8 21:54:30

8月18日,中國生物制藥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5.7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持續經營業務歸母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140.2%。創新產品收入同比增長超27%,占比44.4%,成為業績增長主要動力。公司表示,對外授權合作有望成為常態化收入來源。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董興生    

8月18日,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發布2025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5.7億元,同比增長10.7%;實現持續經營業務歸母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140.2%;實現經調整歸母凈利潤30.9億元,同比增長101.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港股創新藥板塊升溫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生物制藥股價漲幅接近150%,總市值重上并站穩千億港元。截至8月18日收盤,已達到1483.97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公司超過90%的收入仍來自中國內地客戶。但中國生物制藥表示,從今年起,對外授權合作有望成為集團(中國生物制藥及其附屬公司)又一常態化收入來源。

創新產品收入同比增長超27%,已成業績增長主要動力

中國生物制藥的產品包括多種生物藥和化學藥,涉及腫瘤、肝病/代謝、呼吸系統、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

按照治療領域劃分,今年上半年,抗腫瘤用藥和外科/鎮痛用藥的收入在總收入中分別占比38.1%和17.7%,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按照產品的創新程度劃分,創新產品的收入同比增長27.2%達到78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44.4%,離50%的年度目標漸近,已成為中國生物制藥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具體來說,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有2個帶有“國內首個”標簽的創新產品獲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分別為普坦寧(通用名: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啟新(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VIIa N01)。

其中,前者是中國首款一日一次的長效鎮痛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注射液,可用于成人術后疼痛管理;后者是中國首個國產重組人凝血因子VIIa類生物制品,可用于凝血因子VIII或IX的抑制物>5個Bethesda單位(BU)的成人及青少年(12歲以上)先天性血友病患者的出血治療。

此外,中國生物制藥還有5款仿制藥在國內獲批上市。今年,公司有4款創新藥已遞交新增納入國家基本醫保目錄的申請,1款創新藥已遞交新增納入商保創新藥目錄的申請,并均已通過初步形式審查。

公司預計,2025年至2027年將有近20款創新產品陸續獲批上市,其中超半數的峰值銷售額有望突破20億元,包括乳腺癌領域潛在Best-in-class(同類最優)的TQB3616(CDK2/4/6抑制劑)與TQB2102(HER2雙抗ADC),潛在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基石藥物TQC3721(PDE3/4抑制劑),以及潛在中國首個上市的MASH(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口服藥物Lanifibranor(泛PPAR激動劑)等。

超九成收入來自中國內地,曾釋放重磅授權交易信號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227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為人民幣1767億元,同比下降2.8%。不過,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多筆BD(對外授權)交易催化下,港股創新藥板塊再度升溫。今年7月,中國生物制藥市值再度突破千億港元大關。

7月15日,中國生物制藥宣布將以約5億美元的總價收購上海禮新醫藥95.09%股權,加上此前參與禮新醫藥C輪融資時已取得的4.91%股權,交易完成后,禮新醫藥將成為中國生物制藥全資子公司。

資料顯示,禮新醫藥此前曾因百億元級授權交易“出圈”,擁有全球領先的抗體發現與ADC技術平臺,包括腫瘤微環境特異性抗體開發平臺(LM-TME™)、針對難成藥靶點的抗體開發平臺(LM-Abs™)、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平臺(LM-ADC™)、以及免疫細胞銜接器平臺(LM-TCE™)。(詳見《中國生物制藥擬以5億美元凈額全資收購禮新醫藥 后者曾因百億元級授權交易“出圈”》)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國生物制藥超過90%的收入來自中國內地客戶。但公司表示,從今年起,對外授權合作有望成為集團又一常態化收入來源,為業績增長注入全新動力,以國際化收入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實際上,早在6月中旬,中國生物制藥資本市場負責人雷鳴曾在于美國邁阿密舉行的第46屆高盛全球醫療健康年會上透露,今年以來對外授權交易已經成為公司重要戰略目標之一。他還表示,公司多項資產具備對外授權潛力,“這些資產中將會產生一個標志性的重磅對外授權交易,我們非常期待向市場披露相關進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國 生物 中國生物制藥 上半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