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久一/一级**色/无遮无挡试看120秒动态图/韩剧热播网 - 一女三黑人4p免费视频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瀘州“一田雙收”模式解鎖農田“財富密碼”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5-09-08 20:12:13

九月,瀘州市瀘縣玄灘鎮新山村的稻蝦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農戶們站在漂浮板上,熟練地穿梭于水較深的養蝦溝,將剛收割的中稻穗裝入秧盆,運至田埂進行脫粒。

“我今年這稻蝦田總共150畝左右,現在正在收割中稻?!别B殖大戶鄧何平滿臉喜悅地說道,“今年中稻畝產約1000斤,預計再生稻還能收400斤左右?!?/p>

瀘縣千畝稻蝦田里,一種“一地雙收”的生態種養模式正悄然改寫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

一田雙收,創新模式帶來豐厚回報

瀘縣創新的“雙稻雙蝦”種植養殖模式正在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錢景”。收完中稻,緊接著就是收獲小龍蝦。根據氣溫變化,鄧何平家的稻蝦田一年能收七季小龍蝦。

“今年已經收到第六季,小龍蝦年畝產約500斤,僅龍蝦一項畝產值就達萬元?!编嚭纹剿懔艘还P賬:“按均價20多元計算,總產值畝均約1萬元。加上中稻和再生稻,一年的畝收入可達14000元?!?/p>

在新山村,像鄧何平這樣的“雙稻雙蝦”種植養殖大戶就有8個,全村稻蝦養殖面積已超過1300畝。

新山村村委會文書張敏介紹了全村收益情況:“今年我們全村預計中稻和再生稻的收入在150萬元左右,稻蝦預計產量在30萬斤左右,收入預計在600萬元以上?!?/p>

這種以稻為主、以蝦增收的種植養殖模式,實現了“中稻+再生稻、小龍蝦+臺灣大頭蝦”的循環生產,讓養殖戶一年最少可起兩季龍蝦,收兩次水稻,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合作社引領,產供銷一體化保障收益

作為瀘縣“雙稻雙蝦”種植養殖模式推廣的“排頭兵”,瀘縣海牧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產供銷一體化”服務。

合作社理事長高大倫詳細介紹:“我們實行‘雙稻雙蝦’模式,中稻畝產1000斤左右,再生稻400斤左右。小龍蝦全年畝產達400斤,臺灣大頭蝦畝產150斤?!?/p>

合作社統一品牌銷售和定價收購,保障農戶收益。“我們以每斤1.5元收購中稻,1.6元收購再生稻。小龍蝦全年均價25元收購,大頭蝦則以58元/斤的價格收購?!备叽髠愓f道。

“雙稻雙蝦”模式是瀘州市農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在瀘縣之外,瀘州市其他區縣也在積極探索多種生態農業模式。

納溪區推廣“茶葉+生態旅游”模式,建設標準化茶葉基地10萬畝,帶動3萬余農戶增收;合江縣發展“荔枝+林下經濟”,種植荔枝30萬畝,林下養殖家禽年均出欄100萬只。

江陽區則打造“蔬菜+休閑體驗”模式,建設高標準蔬菜基地5萬畝,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億元。

這些創新模式共同推動了瀘州市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

科技賦能,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瀘州市還與科研院所合作,為各種生態農業模式提供科技支撐。市農業局數據顯示,近年來瀘州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面積達20萬畝,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

瀘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我們正在將‘雙稻雙蝦’模式作為重點推廣項目,計劃明年在全市推廣面積達到5萬畝,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瀘州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類似“雙稻雙蝦”這樣的生態種養模式已在全市推廣面積達20萬畝,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帶動10萬農戶實現增收。

這種既保障“米袋子”又豐富“菜籃子”的生態農業模式,正在瀘州大地書寫著“一田雙收、穩糧增收”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金色稻谷與鮮活魚蝦相映成趣,成為瀘州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也為長江上游農業生態價值轉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