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00:47:24
9月12日,人民銀行披露8月金融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和M2同比增速保持較高水平,體現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專家指出,財政政策發力、社融貸款合理增長支撐M2增速。觀察金融總量不宜過度關注單一渠道單月變化,貸款增速宜還原隱性債務置換影響。未來貨幣政策將優化結構,結構性工具已覆蓋多領域,宏觀調控積極向惠民生、促消費轉變。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陳旭
9月12日,人民銀行披露8月金融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33.66萬億元,同比增長8.8%,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
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31.98萬億元,同比增長8.8%,比上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
專家指出,財政政策發力增多、社融和貸款均保持合理增長,對M2增速起到一定支撐作用。此外,去年同期M2基數較低,也為當前M2增速保持較高讀數創造了條件。
廣義貨幣(M2)余額
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和M2同比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與經濟增長和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并略高一些,體現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業內專家認為,近年來實體經濟融資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占比穩步提升,觀察金融總量情況不宜只看信貸單一渠道。同時,單月數據容易受到經濟運行的季節性規律、個人與企業資金需求規律、商業銀行應對考核節點的自發調節等因素的影響,分析金融總量時也不宜對單一渠道的單月變化過度關注。
業內專家表示,觀察貸款增速宜還原地方隱性債務置換影響。今年以來,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較快,對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截至8月末,今年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已發行1.9萬億元,估計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影響后,8月貸款增速在7.8%左右,仍然是一個不低的水平,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較為有力。
個人貸款增長也有提振。8月是傳統暑期消費旺季,個人消費需求的內生增長疊加“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的外生推動,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貸款需求也有上升。8月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還相繼出臺一攬子房地產調控政策,包括放松非核心區域限購要求、調整個人住房信貸政策等,更好滿足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根據上海市房管局數據,“滬六條”樓市新政出臺僅一周,上海房地產成交量較政策前顯著增長,推動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實現環比由負轉正,當地銀行反映居民購房需求回暖,帶動按揭貸款咨詢和簽約單量明顯增長。
從M1-M2剪刀差看,8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111.23萬億元,同比增長6%,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M1增速上行帶動M1-M2剪刀差繼續收窄,8月末為2.8%,是2021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市場人士分析認為,今年以來M1-M2剪刀差明顯收斂,更多資金轉化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
近年來,人民銀行連續降準降息,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
專家表示,無論是反映寬貨幣的M2,還是反映寬信用的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均保持在8%~9%之間。2024年末,社融/GDP、M2/GDP、貸款/GDP的比值為303%、232%、190%,較2017年末分別提升60個、33個、48個百分點,金融總量是比較寬松的。
今年5月份人民銀行又出臺了降準降息等一攬子政策,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M2增速均明顯高于同期名義GDP增速。
專家認為,未來貨幣政策重點要在優化結構方面下功夫。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轉向中高速、結構轉型加快,居民杠桿率較高,銀行資產質量承壓,信貸需求放緩。我國金融總量已經很大,在保持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更需要優化結構。
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實現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全覆蓋,7月末,科技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2.5%、25.5%、11.5%,均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未來,結構引導重點還在于發揮市場高效配置資源的優勢,激發金融機構內生動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以繼續發揮牽引帶動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勵引導,增強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領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時也要發揮好貨幣信貸政策與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措施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金融支持重點領域的實效。
從宏觀經濟運行看,8月制造業PMI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其中,PMI生產指數較上月提升0.3個百分點至50.8%,制造業生產擴張加快。8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0.3%,較上月提升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繼續保持擴張。
業內專家表示,惠民生、促消費是今年宏觀政策的重點和主要發力方向,前期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取得較好成效,近期又推出了育兒補貼政策、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人民銀行也新設立了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工具等,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挖掘有效消費需求。
同時,供給端也在不斷提升行業治理水平,近期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行業非理性競爭問題的整治,也有利于促進供求平衡,推動物價水平回穩。
對于下半年宏觀政策,業內專家預計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仍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強的支持力度,財政政策也在積極發力,有助于推動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
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實體經濟供求關系有望更加均衡,經濟循環也將更加順暢。
也有專家呼吁,宏觀政策要進一步聚焦深層次矛盾,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加強社會保障、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優化稅收制度等方面也要加快推進,這些方面不僅有助于經濟長期行穩致遠,在短期也可以發揮宏觀調控、促消費的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