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5 22:03:54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張益銘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京舉辦。本屆服貿會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主題,金融服務作為九大板塊之一,也從多維度、全方位展現中國金融業的創新活力與實踐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不斷提速,為企業提供跨境金融服務也成為當前金融服務的重要業務之一,多項助力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服務方案也在服貿會期間集中發布,為企業出海提供有力支撐。
企業出海面臨的挑戰都有什么?未來中國企業出海的風險圖景會有哪些新變化……帶著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服貿會期間專訪了安盛天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左偉豪。左偉豪表示,當前企業出海已從“產品輸出”進入“體系輸出”階段,風險呈現“雙重升級”,即傳統風險復雜化+新興風險結構化,建議準備出海和剛剛踏上出海征程的中國企業樹立風險前置的理念,將風險管理置于戰略決策的核心。
談出海挑戰:多集中在四大方面
NBD:在服務中國企業出海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左偉豪:我們在服務企業出海過程中,發現企業面臨的挑戰多集中在四大方面。
第一,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的差異。海外監管環境多樣性、復雜性及不確定性,會導致出海企業因不熟悉當地情況而陷入違規風險、法律糾紛。
第二,文化差異帶來的本地化經營難題。例如產品與當地用戶需求的匹配性、當地員工管理、文化沖突等。
第三,數據難題。缺乏海外歷史數據造成定價困難,除此之外,在車險領域,用戶駕駛核心數據、車輛關鍵數據集中于車企,保險公司很難掌握。
第四,服務方面。部分企業的海外理賠網絡/維修服務網絡缺失,或提高理賠成本。
NBD:企業近兩年出海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跟十年前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問題是近幾年企業出海面臨的急劇上升且備受關注的問題?
左偉豪:伴隨著全球化格局、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以及技術發展的變化,當前企業出海已從“產品輸出”進入“體系輸出”階段,風險呈現“雙重升級”——傳統風險復雜化+新興風險結構化。
其中,傳統風險包括文化差異、市場適應、品牌認可、本地化競爭與供應鏈管理等多個方面。但是近年來,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合規監管壓力增大、網絡安全與數據保護趨嚴、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要求提高以及供應鏈韌性等上升成為新興風險與挑戰,更成為未來構建全球競爭力的關鍵突破口。
NBD:作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保險機構,安盛天平將支持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置于怎樣的戰略高度?又如何看待這一市場的潛力和挑戰?
左偉豪: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安盛天平積極響應高質量“走出去”的政策要求,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利用集團遍布全球的網絡資源,通過采取創新合作交流模式,積極擴展與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促進保險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例如,安盛與人保集團等大型國有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旨在通過雙方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建立協作機制、共享服務網絡,為當地中資企業提供優質的屬地保險和本土服務,推動中資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
談風險管理:樹立風險前置理念
NBD:您認為未來中國企業出海的風險圖景會有哪些新變化?安盛天平將如何提前布局和應對?
左偉豪:未來,企業出海面臨的傳統問題+新興風險疊加的風險或將持續演化,地緣政治風險、合規監管、網絡安全與數據保護、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是企業出海面臨的重要課題。
依托集團的全球網絡、風險研究和數據洞察優勢,安盛天平在“保單出海”方面有著扎實的經驗及服務網絡資源實力,將通過全球能力+本地洞察模式,提供“事前合規+事中干預+事后快賠”三維保障,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和前瞻性解決方案。
以近期安盛與人保財險合作落地泰國為例,依托安盛集團在泰國市場深耕多年的本土洞察力、服務網絡及高效執行力,在安盛天平的橋梁作用下,安盛與人保團隊精準研判泰國市場定價機制與渠道格局,創新地構建了三位一體的一站式保障方案:“技術輸出(風控模型)+渠道整合(本地網點)+服務協同(本地出單+在地服務)”。雙方圍繞車企需求對接與精準匹配展開深度協作,實現了關鍵業務突破,為中資新能源汽車品牌在當地市場銷售提供堅實可靠的車險保障。
NBD:對于正準備或剛剛踏上出海征程的中國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有什么樣的建議?
左偉豪:我的建議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要樹立風險前置的理念,將風險管理置于戰略決策的核心,成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戰略決策的必備環節;第二,始終堅守合規監管要求、網絡和數據安全,合規是生命線;第三,充分發揮好保險的風險分散功能,善用保險工具,構建好全球風險轉移的“安全墊”。
NBD:“走出去”和“引進來”是相對的,對于安盛天平來說,中國市場也是安盛“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對于中國保險市場的感受如何?
左偉豪:作為最早參與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外資保險集團之一,扎根中國26年的安盛是中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我認為中國市場的獨特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巨大的消費潛力——新能源汽車、健康保障等新興需求持續釋放;制度型開放紅利——從保險業新“國十條”到《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政策穩定性與改革深度不斷增強;創新生態賦能——如臨港新片區跨境金融試點,為險企全球化運營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去年,保險業新“國十條”發布,強調要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今年《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強調外商投資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伴隨著中國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加深,安盛天平也受益于此,已經完成了一系列業務的創新轉型,并深度參與了中國普惠保險創新研究和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成為中國外資保險公司中規模最大、業務最多元的外資財險公司之一。
總之,中國市場的開放韌性,為外資險企提供了可持續增長的沃土,我們也更加堅定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堅持深耕本土市場的戰略決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