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7 00:41:24
每經記者|劉志遠 每經編輯|段煉 陳俊杰
未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報備案,中國中鐵(SH601390)控股公司被罰100萬元;未依法合規處置爐渣,涉嫌違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相關法規,魯銀投資(SH600784)控股公司收到37萬元罰單??
2025年9月第三周至第四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215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份、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9月第三周至第四周收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12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
一周綠鑒:
中國中鐵控股公司收到100萬元罰單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9月第三周至第四周)
本期數據顯示,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風險信息共關聯到12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屬于國資控制的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12家上市公司背后有143.89萬戶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本期,中國中鐵控股公司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第一工程)因未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報備案,被上海市寶山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罰款100萬元。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官網發布的文號為“2509180239”的處罰書顯示,上海第一工程因未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報備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被上海市寶山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罰款100萬元。處罰決定日期為2025年9月12日。
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中國中鐵公開電子信箱發送采訪函。9月25日,記者致電中國中鐵,接線人員表示,相關業務不歸其負責,詳細情況可采訪中鐵上海工程局(注:當事公司的上一級全資持股方)。同時,該人員表示,將查收采訪函。25日及26日,記者先后向天眼查平臺顯示的上海第一工程、中鐵上海工程局企業年報中的電子信箱發送采訪函。9月26日,記者致電中鐵上海工程局官網聯系電話,暫無人接聽。截至發稿時,上述所有聯系渠道,記者均未獲進一步回應。
此外,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官網發布的文號為“武經開(漢南)環罰〔2025〕11號”的處罰書顯示,中國長城(SZ000066)控股公司武漢長光電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電源)的危廢庫,存在無滲濾液導流溝收集池、內墻面裙角存在破損且未進行防滲處理、地面防滲層多處鼓包并存在裂縫、天花板漏雨,危廢庫大門一側墻角有多處孔洞、外立面開裂等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防護措施的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第六項、第二款,長光電源被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分局罰款12.7萬元。
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中國長城公開電子信箱發送采訪函。9月25日,記者致電中國長城,接線人員表示,將去查收采訪函。截至發稿,記者未獲進一步回應。
環保處罰:未核實受委托方相關技術能力
魯銀投資控股公司被罰
本期收錄的數據顯示,魯銀投資控股公司山東岱岳制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岱岳制鹽)被泰安市生態環境局罰款37萬元。
信用中國收錄文號為“泰環罰〔2025〕DY-04號”的處罰書顯示,2020年、2021年岱岳制鹽在未核實泰安市岱岳區和佳順商貿中心技術能力的情況下,將爐渣銷售給泰安市岱岳區和佳順商貿中心運輸利用、處置;2022年、2023年,未依法簽訂書面合同的情況下,岱岳制鹽將爐渣委托給個人(楊某某)運輸、利用、處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九項,岱岳制鹽被泰安市生態環境局罰款37萬元。
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魯銀投資公開電子信箱發送采訪函。9月25日,記者致電魯銀投資,接線人員表示,其將查看采訪函,如果該處罰達到相關披露標準,魯銀投資肯定會披露相關信息。截至發稿時,記者未獲進一步回應。
本期,皖能電力(SZ000543)控股公司安徽錢營孜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錢營孜發電)也因未對受委托方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進行核實,被宿州市生態環境局罰款26.2萬元。
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文號為“皖宿環(埇)罰〔2025〕33號”的處罰書顯示,2025年2月錢營孜發電與桃園鎮錢營孜社區、宿州市峻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簽訂粉煤灰銷售合同,提供粉煤灰用于塌陷區填埋、覆土用于種植,錢營孜發電未對桃園鎮錢營孜社區、宿州市峻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處置一般工業固廢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進行核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九項、第二款,錢營孜發電被宿州市生態環境局罰款26.2萬元。
9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皖能電力公開電子信箱發送的采訪函被系統退回。9月25日至26日,記者多次致電皖能電力《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董秘及證代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
近年來,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A股環境風險榜詳細數據查詢及可視化互動專題,請點擊鏈接或掃描二維碼查看。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劉志遠
編輯|段煉 陳俊杰?易啟江
校對|魏文藝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